畅谈未来 | 在构建水务新质生产力之前想到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24-10-31 作者:李力 点击:
导语: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是摆脱传统发展方式与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水务行业会受到什么样的渗透和影响?水务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2024年未来新水务专家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中,北控水务集团执行总裁李力尝试解析“水务新质生产力”,叩问水务新质生产力实践起点及路径。
本文根据部分发言内容整理。
在新质生产力战略之下,传统产业面临三种生产力结构性渗透,分别是: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蓝色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是生产力在虚拟性方面的延展。在技术加持下,传统的行业中,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都或将陆续被数字化;数据将成为第七种生产要素;数字生产力的效能在企业形态、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均有体现。
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在持续性方面的延展。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至生态文明阶段,更加关注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将催生两大产业的变化:一是工业领域的产业绿色化,二是环境领域的绿色产业化。
蓝色生产力是指实现海陆资源互补、海陆产业联动、海陆经济一体化,甚至改变部分自然禀赋,以开拓新的发展可能。
聚焦到水务行业,有必要结合新质生产力战略与未来水务行业发展态势,谋划“水务新质生产力”。我们可以通过探讨,让其边界更加清晰。在此尝试提出有关水务新质生产力的几个问题,并开展初步探讨。
问题一:水务领域发展的沿程轨迹是怎样的?
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方向和路径,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数字化和绿色化。但在水务行业,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什么?
在一些其他领域,我们容易找到发展轨迹。如大气排放治理领域发展路径就很清晰,从除尘到脱硫到脱硝,后来变为挥发性有机物 VOC的控制,以及减碳固碳。环境产业也经历了三次主题的演化,从环境治理发展到生态保护,正在向“循环低碳、绿色智慧”发展。
城镇水务行业的产业发展路径是什么?我们可以找到几个视角的演变轨迹。如覆盖领域从最早的供水,逐渐加入污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处理程度方面,污水处理从最早的无害化,发展到后来的水源、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从整体要求来看,从节能减排逐渐发展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只有发展路径梳理清晰,路径上的数字化、绿色化才有所依托。
问题二:水务领域,数字化和绿色化带动的“新旧转化”将如何发生?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推动“旧质生产力”的瓦解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新产业的诞生,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自身建设,如环保产业演化至环境产业,再演化至绿色低碳产业,带动产业升级,促成更丰富的绿色产业化。二是渗入其他行业,例如我们讨论的新产业、新服务和新业态,新产业本身是一个方面。而它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扩展环境产业供给侧的市场外延,这是我们更加关注的议题。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环境供给侧市场将得到扩展,并可能为其他产业提供绿色低碳的贡献,从而促成产业的转型。
目前,在工业领域中,环境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它们已经开始融入到其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这代表了一种新服务模式,例如我们所提及的维修4.0。新维修、云化验、膜服务等,这些业态的差异性表明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的出现,可能会对现有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例如,类似于维修4.0改变传统的汽车维修模式,将维修服务全部集中到4S店;膜服务升级,也可能推动这项业务从每家膜公司的各自服务转变为由行业膜服务公司的统一管理。
至于新业态,城市智慧水管家等正在兴起,尽管它们在经济和财务上尚未完全成熟。工业园区的环能和碳汇综合管理服务,正是北控城市和北控工业环境正在探索的领域。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水务无人驾驶云链端技术,尽管目前看来进展有限。新业态的出现,标志着旧生产力的解体和新生产力的形成,我们需要明确这些变化的起点和终点。
问题三:水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起点是什么?
过去的40年,是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事业风起云涌的40年,既有历史防治欠账的缺口、又有现实污染负荷的新增;既要在很短的 40年时间里,解决类似西方工业化 180 年形成的环境问题,又要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极其有限的国土空间里解决环境问题,还要用比国外更经济的成本解决问题。这个世界性难题,对于环境界的挑战非常巨大。
未来30年,先后是2030年碳达峰,2035年美丽中国远景目标达成,2050年新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
我们或许应当对行业的不足之处予以关注和审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业问题,如痛点、难点、断点和弱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正是我们应当着手解决的地方,也是水务新质生产力的起点。
问题四:水务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应该怎么做?
水务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总体目标、蓝图设计、路径规划、具体战略等各个方面,既要契合当前需求,又能够适应未来趋势。水务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可能也就是未来新水务的践行方向,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关于总体目标,在城市层面,贺泓院士曾提出“自净城市”的概念;在固废领域,也有过“无废城市”理念。水务行业是否可以提出“水净城市”的构想?其尺度小于自净城市,与无废城市并列。
关于总体目标下面的分支及实施路径,我们对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行了深入研究。联合国确立了17个全球发展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170项具体行动。提出纲领,大家各自行动。未来新水务是否能够构建一个与之相呼应的模型?这个模型的理想化状态,可能是既包含主体框架、逻辑框图,也包含指标清单、理念金句,还能够链接具体实践案例,推动理念和技术的项目化。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声明:本文转自未来新水务,作者李力。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